
一场疫情,改变了买卖方式,更改变了赚钱逻辑!
在过去这两年里,我投入研究那些能异军突起的新锐品牌,包含新国潮品牌,时常思考:为什么这些新品牌能够在短时间当中以小搏大,出奇致胜,迅速掘起? 我看过一个新国潮100的排行榜,里面有母婴、食品、酒水饮料、餐饮,宠物食品、鞋服等大品类。我尝试从人、货、场的角度去分析,身处在线化、社交化、数字化的时代:它们新在什么地方?它们选择了哪一些营销模式创新,营销操作方式的创新又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? 本次分享内容主要站在一个2C品牌商的角度来展开:可以是一个创业系推出的2C小众品牌,可以是一个大品牌孵化的新锐品牌,他们之所以能够从小众异军突起,走到大众,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呢? 1 商业模式的独到之处 首先从商业模式说起,很多人问我商业模式是什么?我认为“商业模式就是搭建优化重构一个稳定而且高效的商业共生体”;而商业共生体是由“客户生态系统”跟“合作方生态系统”组建起来的。 2 从人、货、场的角度 分析新锐2C品牌 3 场有4种划分
但是不论你做的是雪糕,还是鞋服,餐饮,宠物食品、公司后台还要与技术,供应链,金融,政府的各种合作方合作,这些统称为合作方生态系统;我们将前台称为客户生态,将后台称为合作方生态。本次我们将着重探讨跟客户打交道的客户生态系统,就是营销系统,营与销。
很少热销商品能让每一代人或者大面积的人都接受,所以一定要有非常清晰的目标客户。
你在研究哪一代人的生活方式,因为代际的决策模型都是不一样的,所以人-货的匹配是策划的起点:你经历过几个商业时代。如果你是70、80年代的,那么你要多花时间去理解90、00后的想法,我相信大家都了解这些基本的道理。
一般谈到人、货、场,对于“场”多半有一个传统的观念,认为场就是卖场,就是商场,百货公司,或者是门店,又或者是线上商城,英文叫marketplace。
就在过去的三年,从客户旅程视角,观察TA们在消费的过程中,经历一连串与品牌打交道的接触点,不论是路边的门牌上品牌logo露出,或者是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品牌名置入的帖子,这一系列的接触点,都是场,这一系列的场,构成了消费全链路(CCC–Complete Consumer Chain)。
正是这种媒体的多业态,丰富了我们的触达点,让我们可以借此传递很多信息,触达给消费者。
电商实际上也是个触达点,当你要了解一个产品的时候,多半会到淘宝上或者京东上去搜索,无论是通过各式各样的垂直电商也好,内容电商也好,TA去找信息的这一行为,实际上就是一种触达,这些都是线上的触达场。线下的触达场包括纸媒、门店、楼宇,这些都是大家熟悉的地方。
在过去五年,中国的转化场可以说比世界上大部分的国家都丰富,线上的转化场包括电商平台(流量电商、内容电商、社交电商)、MCN+直播商(抖音、快手)等,存在着多样的业态。
同时,线上的转化场内还有一个很倚赖强关系转化的“社群分销”转化场,类似过去微商的升级,一个人可能有20部手机,一个手机里面有3000个朋友,可以组250个群,每群250人,去作精细运营,通过设计每一层的利益分配机制,去驱动社群裂变与分销。
本地生活平台同样也是线上转化场的一种,它已经慢慢渗透到流量电商里面去了,例如饿了么、美团都是这样的逻辑。
线下传统转化场是大家熟悉的,各式各样商场,或店的业态:专卖店、集合店、快闪店、折扣店、联合店等,也包括自动贩卖机又称为智慧零售这一部分。
就是在人与货的匹配下,客户的消费逻辑接触到的触达场R、交互场I、转化场C、服务场S(RICS),这一系列的接触点构成了消费的全链路,就是2C品牌的“客户生态系统”。